导演们很感激中国观众,因为没有观众对于电影的热爱,再优秀的导演也只会最终收工。这种感激我们看做是导演们有良知的表现,但生活中我们更看重这样一种现象,即观众已经将泡电影院逐渐地成为了自己的某种生活方式。他们其实并不太在意导演们的感恩,因为生活方式是时代造就的,不是导演和某几部电影作品改变的。相反,我们的电影如果不适应这种生活方式,如果仍然将电影当作说教的手段,宣传的简单的工具,导演们再说一大推感恩的话也不会有用,不用指望观众因此就会被你的感恩所打动。
你的影片是否合乎当代生活方式的审美与趋势,决定了它们有没有观众喜欢。其实,好的影片,能给人带来与当代生活的精神脉搏相适应的精神冲击,观众反过来总是感谢导演的。导演因为自己的票房高,因而向观众说些感恩的话无可厚非,但这在生活的语境上而言,毕竟是传统的,过时的。
生活的变化今非昔比,观众泡电影院的习惯与看谁的电影之间的关系,完全取决于他们喜欢和不喜欢。对于中国电影导演来说,真正重要的应该是感谢这个时代,并且向时代学习,成为更加细腻的研究当代生活情感的行家里手。就这点来说,我们的导演还是很幼稚的。
当着人们把泡电影院作为生活方式的时候,大概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电影院已经成为他们心灵生活的一个场所。我们回顾一下国产片火爆的最初的时光。现在人们将贺岁片当作新时期国产片回潮的滥觞。都说因为冯小刚的影片好笑,因此吸引了观众,从此“冯氏幽默”成为了一种类型片的代名词。仅仅因为幽默,因此观众就年复一年地支持冯小刚吗?我们还有很多善于幽默的导演又为什么不能拍出观众乐意赏光的好片呢?冯小刚的影片不仅仅有一贯的幽默风格,而且每一部都在和观众说心里话,说如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只不过它们用了幽默的方式而已。观众走进冯小刚的电影世界,得到了一种精神和心灵的内在宣泄,这才是最重要的。
人总有孤独的一面,现代人这一面好像又放大了。人孤独的时候,总要与别人沟通,电影就是做好的沟通渠道,而且你只要静静地听银幕上的人物仿佛布道一般娓娓道来即可享受沟通的奢侈。为什么我们说泡电影院是一种时尚呢,就因为泡是人们孤独的时候选择的一种放松的方式。现代人是把工作当作生活的,也许只有这样才可以变得职业一些,专业一些。因为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所以人们必须给它们一些调料和汤料。有观众这样说:“时尚是我的口味,爱情是我的佐料,电影是我的汤料,因为工作是我的生活。”
好好想想这一番话吧,最好的电影大概就是所谓的“心灵鸡汤”。没有时尚,透平油滤油机,这些汤料又有什么用呢!现在我们的电影缺的就是和时尚挂钩的进入心灵的东西。生活正在变得无比丰富,而人在时尚中的孤独也变得无比多样。这就要求我们的电影涉猎更加广泛的生活,捕捉更多的当代情感生活信息。我们电影人,尤其是编剧导演,就应该成为“心灵捕手”。我们的发行人、影院经理、营销策划人员,都应该成为关注观众心情与生活中的感受的人。我们所拍的影片,我们所策划的电影营销活动,都必须想到在其中用一些怎样的细节令观众的时尚兴奋、时尚苦闷、时尚思索、时尚追求的精神乌托邦等等都得到满足。
做到这些,你的电影、你的电影院才能让观众去“泡”,而能让观众去泡了,你的电影才真正拍对了。一般来说,电影可以唯美,但唯美之后人物的情感必须同样要求深刻,不能肤浅。一样,电影可以很潮流,但潮流也不能代替对生活隐秘的挖掘,因为这种挖掘会带来有益的认识价值。电影更可以首先满足感官的释放,比如人们总喜欢有点刺激,有点艳情,有点幽默,但有文化品味更加重要。一部电影如此,一家影院如此,一年中的发行与放映的策划更要如此。没有品味的电影,吸引不了人们去泡。
至于文化品味,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经历,都会截然不同。拿电影院来说,经常举办一些首映礼,举办一些别开生面的主题聚会活动,放映一些别人没有或别人不重视其实很有看头的影片,都可以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独特的文化氛围还应体现为养成独特的观众群,或者成为小白领的集中地,或者成为工薪阶层的消闲场所,或者是大中学生的聚会点。就连是穿T恤牛仔裤的,还是休闲装的,是穿西服或者各种名牌时装的,还是带着各种漂亮饰品招摇过市的。电影院都可以着意塑造出一道道时装的风景线来。我们目前将电影院搞得很另类的不多,大家也怕市场不接受,但各种不同的电影节太少的确是通病,感召不足,魅力不够,观众怎会想到花更多的时间去泡影院呢。好在我们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开放了,各类影片也越来越多了,电影院的经营特色也较之从前丰富多了,这就是泡电影院成为时尚的基础。
导演拍一部影片,透平油滤油机,定位很重要。院线开一家影院,定位也很重要。什么样的观众泡什么样的影院,什么都不是的影片,什么都不是的影院,就会没有观众喜欢你。时尚、文化,加心灵,这些就是能够令观众泡电影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