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甘肃农业大学08级应用化学班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麻山小学之行
实践主题:爱撒山林,关注山村希望
实践地点: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麻山小学
实践人员: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15名学生
实践时间:2010年7月17日―7月26日
一、实践背景简介:
张家川县恭门镇位于县城以东14公里处,是古“丝绸之路”要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7′、北纬34°56′,东接闫家乡,西连张川镇,南邻清水县新城乡,北靠华亭县麻庵乡,是张家川县东部四乡镇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麻山村是张家川县较偏远、较贫困、海拔较高的一个小山村,为市级贫困村。当地群山环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由于设备、师资等各方面情况较差,教师和学生逐年外流,该小学现今只有五个年级、三名老师和56名学生,教学和学习条件都十分艰苦。而且,这56名学生中部分还是留守儿童,其心理状况欠佳,有明显的心理关爱缺失迹象。此外,因为大部分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教育意识的低下,当地学生厌学、辍学的现象很严重,而且到目前为止,村中还没有一个大学生。为此,在校团委、系领导的殷切嘱托与关注下,暑期支教小队迅速组建起来,准备为大山的孩子们带去活力与希望。
二、前期准备
1、本小队受到系领导高度重视、殷切嘱托,动员大会上,我们的队员们纷纷表示出色完成实践活动的决心。
2、我们倡议全院老师、同学积极捐献衣物、学习用具等,为麻山小学的孩子们送去温暖。
3、支教小队队员们分头行动,搜集适合小学生的哲理故事、诗词、歌曲、游戏等,并根据各自体育课所学课程,充分准备健美操、武术、篮球等相关课程内容,力求丰富支教内容,使支教小队在短短的几天中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4、查阅有关资料文献,借阅图书馆的大量书籍,阅读了许多相关主题的文章。而后,总结精炼所摘文献,从生活、学习、心理三方面着眼,以家长、老师、学生本人三个角度出发,做出一份有关麻山小学学生现状的调查问卷,意在反映本地的经济收入、受教育方面状况。
5、支教小队队员们自愿集资为麻山小学的孩子们购买足球、篮球、羽毛球等文体用品,丰富他们的课间生活。并且为当地的村名准备了一些必知的生活常识及农村安全用电须知等一些宣传资料。
6、考虑到可能会有个别学生与家长在上学读书和培养子女方面存在观念上的误区,队员们花阅读了有关心理疏导与心理教育方面的书籍,掌握基本的心理引导方法,以说服和纠正该错误观念。
6、联系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做好宣传,等最终的新闻稿写成后以各种形式进行投稿。
三、日程安排:
7月17日――支教小分队15人前往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并在河北村进行调研,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及中、小学生受教育情况。
7月18日――在恭门镇进行宣传、调研、走访,调查了解恭门镇中小学生受教育情况,熟悉了当地的风俗并且了解了更多伊斯兰文化。
7月19日――在恭门镇古土村进行宣传、调研、走访,下午并为他们播放了他们喜欢的电影――花木兰,随后,我们进行了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互动活动。
7月20日――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走村串巷,在田间地头,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并且熟悉了更多的伊斯兰文化。
7月21日――支教小队十五人正式前往麻山小学,与学校校长、同学初次接触,进行简短的见面仪式,并为学校赠送篮球、足球等体育用品。
7月22日―24日――教授其趣味数学、诗词、歌曲、英语等知识,并教他们学习武术、健美操、篮球等体育项目,增进与孩子们的交流。队员们在小学生的带领下到部分学生家中进行走访,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完成调查问卷。
7月25日――组织一次队员和孩子们共同参与的娱乐活动告别会,午后队员们离开麻山,返回兰州。
四、实践日志:
阶段一:初到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
7月17日,经过了近8个小时的颠簸,下午6点30分左右我们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赴张家川支教小队抵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我们的队长的父亲早已安排好了去恭门镇的车,以及在恭门镇住宿的地方,我们到达住宿的旅馆后,刚收拾好行李,我们并没有因为旅途的劳累而立马休息,稍微整顿后,大约到晚上8点30分,我们带上需要的东西赶往河北村,了解那里的情况,当我们到达河北村时,透平油滤油机,我们首先了解了当地的大概情况。由于七月正是所有农家人农忙时节,村里村民正在收割麦子。村干部通过广播召集所有村民来到村委会,我们为他们准备了好看的电影,再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与村干部和一些村民的交谈了解了当地的一些情况,我们了解到,通过近几年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系列改革,大部分未成年都能够进入学校学习,但是由于随着一些孩子进入到高年级的学习后,要离开父母,通过学校住宿来学习,但是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督,还有部分同学因为学习方法的不当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厌学,感觉学习很乏味,而且学习成绩不怎么好,最后只能辍学。到晚上10点30分左右,活动结束了,最后我们全体队员和村干部、部分村民合影留恋。10点50分左右,我们回到了我们的住处,开始集体讨论总结今天我们的活动,以及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为接下来的日程活动作了安排。
从7月18日―20日,我们的主要活动是了解民情、走访调查、开展知识讲座,激励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采集植物标本。我们分到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的第二天,正好遇到村民赶集,当地的集市两天一次,趁赶集这天流动人口较大,我们小分队以每三人一组,发放我们准备的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及农村安全用电常识,同时了解民族风俗习惯。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我们走家串户,在田间地头,与当地民众拉家常,在地里帮他们收割麦子,同时进行各自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地的经济收入情况以及村民受教育程度,还有其子女受教育情况及对待子女受教育程度。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地经济水平较低,家中大部分收入都用于子女教育费用中,还有部分用于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及日常生活开支。在我们走访调查的同时,在村民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并采集到一些野生植物,并且知道了它们的名称及医用价值。
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梁湾村、古土村小学召集村民和学生开展知识讲座。其形式有:学习方法的改进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中小学生需哦西交流互动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们通过让一些中小学回答问题,赠送给他们礼品来激励他们养成动脑经的好习惯,并且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这几天的走访了解中,我们了解到回族礼拜习俗有以下几点:
一、礼拜的条件
(1)衣净。礼拜时必须穿干净的衣服。?
(2)水净。用洁净无染的水作大净和小净。?
(3)处所净。礼拜的地方必须是干净的。?
(4)举意。礼拜者要在心中立下意愿。 ?
(5)认时。礼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
(6)朝向正。礼拜的朝向是麦加,在中国是西向。
每一个礼拜动作又有六项仪则,称为“六仪”,或称“拜内六件天命”。“六仪”是“抬手、端正、诵经、鞠躬、叩头、跪坐”等。由于教派、教法学派的不同,在礼拜的某些细节上也有差异。礼拜使穆斯林身心同时受锻炼,对修身养性、保持心灵纯洁、提高思想和认识境界,具有积极意义。1935年底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曾在西宁参观回民“开斋节”。当时,北风凛冽,寒风刺骨,而会礼的回民都席地而坐,静听宣讲,没有丝毫浮动现象,上万人自动排班,有条不紊,行列整齐,动作一致,没一人喧哗早退。他在所著《中国西北角》一书中写道:“回民真是一个守纪律,服从领导,万众一心的好民族”?
二、礼拜分为以下几种:
(1)每日“五时”礼。?
晨礼:阿语称帅拉图勒发吉尔,波斯语称“邦搭”,时间是从拂晓到日出。共四拜,两拜圣行,两拜主命。?
晌礼:阿语称帅拉图勒祖合尔,波斯语称“撇什尼”。时间是从中午刚过到日偏西。共十拜,四拜圣行,四拜主命,两拜圣行。?
脯礼:阿语称帅拉图勒阿苏尔,波斯语称“底格勒”。时间是从日偏西至日落。共四拜,四拜主命。?
昏礼:阿语称帅拉图勒迈格利布,波斯语称“沙目”。时间是从日落至晚霞消失。共五拜,三拜主命,二拜圣行。?
宵礼:阿语称帅拉图勒尔沙宜,波斯语称“胡夫滩”。时间是由晚霞消失至次日拂晓。共九拜,四拜主命,二拜圣行,三拜当然(威特尔)。?
(2)主麻日的聚礼。?
伊斯兰教把划分七天一周的礼拜,称为一个主麻。伊斯兰教的礼拜天称为主麻日,即聚礼日(相当于公历星期五)。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一般以这一天为法定礼拜天。回族穆斯林一般社会活动均使用国家统一实施的公历周制,而民间在宗教生活和民族习俗方面仍沿用伊斯兰教周制。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周制的周一至周日的称谓均惯用波斯语,即礼拜一(公历星期六)称“闪白”、二(公历星期日)称“耶克闪白”、三(公历星期一)称“杜闪白”、四(公历星期二)称“歇闪白”、五(公历星期三)称“恰恰尔闪白”、六(公历星期四)称“派闪白”、天(公历星期五)仍称“主麻”。伊斯兰教规定,每周星期五晌礼时间,凡成年、健康的男性穆斯林均须在当地较大的清真寺举行集体礼拜,称为“主麻”即“聚礼”,回族穆斯林习称“礼主麻”、“作主麻”。一般至少四人以上参加,有的清真寺允许妇女参加。其仪式依次为:听颂《古兰经》;阿訇讲“瓦尔兹”(用民族通用语言作宣教演说);各自礼四拜圣行拜;领拜者登坛念诵“呼图白”(阿拉伯语宣教辞);领拜者率众礼两拜主麻拜;继而各自举行晌礼的十拜。该定制始于伊斯兰教历元年(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率信士由麦加迁至麦地那后立即宣布实施。意谓“大化元功,七日告成”、“七日周复,一大瞻礼,以答真主化成之恩也”。?
中国穆斯林视主麻日为吉日,已沿袭相传数百年了,构成穆斯林意识形态中不可磨灭的优良传统习俗。因此穆斯林动工建房、上梁,做生意开业,子女升学、考学、婚嫁、过生日等喜庆日总要选择主麻日,以图吉庆。而忌讳选择星期二(波斯语称歇闪白),据说该日正是穆圣归真的日子,又称为“悲痛日”,一般认为是不吉利的。?
(3)节日的会礼?
穆斯林于每年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举行的集体礼拜。一般需在大清真寺或郊外露天举行。规模之大和礼仪之隆重,都胜于主麻聚礼。会礼的拜数都是两拜,属于“当然”拜,必须到清真寺,由伊玛目率众成班礼拜,它和聚礼一样不能单独举行。会礼皆在日出后至正午间举行。?
(4)殡礼?
为亡人举行的一种祈祷仪式。所有穆斯林皆有为亡人举行殡礼的义务。殡礼与其它礼拜不同,没有鞠躬和叩头。参加者站在洗净的亡人的东侧,面向克尔白。
(5)付功拜(自愿拜)?
是在完成了主命拜和圣行拜之后,根据个人的意愿所增加的拜功,这种拜功数不限,不礼也无罪,如果礼的话,可以增加自己的回赐,讨真主的喜悦。
此外还有斋月里每晚宵礼后的休息拜(特拉威哈拜)。
阶段二:进入麻山小学进行支教活动
7月21日――25日 我们正式开始对麻山小学支教活动,我们到达麻山小学后,发现麻山小学只有平常农村家里的院子那么大,院子里很干净。两间老师办公室和三间学生教室走进老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室,教室里只有简单的课桌和板凳,黑板还是以前的水泥黑板,教室后面是很简单的板报,都是孩子们自己画的,写的,布置得很简单,但是很别致。一共3名老师和56名学生,这三名老师负责全校五个年级的课程,主要是语文和数学。在此期间,由于时间和天气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支教活动,在支教活动期间,由于条件有限,我们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就是我们必须自己做饭,在这里映像最深刻的应该是谢晋同学吧,因为谢晋同学是第一次做饭,感到这次社会实践很有收获。虽然每天我们的饭菜很简单,但是大家都吃得很开心,很舒服。晚上就比较难熬了,因为从我们上山那天下午开始,几乎每天都在下雨,山上的气温较低,而且教教室还在漏雨,幸好麻山村的村民都很热心,在我们到麻山那天就给我们拿来了自己家的被褥,我们晚上睡得相对来说还算好一点,仔细想一想,相比之下,我们比他们幸福多了。
小学课改以后,从三年级开始就有了英语课程,但由于麻山小学条件较差,无力引进英语教育方面的师资,小学英语的启蒙教育也就成了空白。我们的队员们可谓各个都是英语高手,其中口语较好的刘玉龙和杜娇同学担当起了小老师的角色,教孩子们学习简单的英语。孩子们对接触英语的渴望十分强烈,聚精会神地听,认认真真地读,一节课下来,他们已经基本学会了26个字母的读写,并学会了几句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之后,我们还教他们唱《ABC之歌》,通过该英文歌曲加深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字母知识。
文学功底深厚的孙雪燕同学和姜雪颖同学教孩子们学习了几首诗词,并教他们简单的诗词鉴赏的方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孩子们在这位小老师的带领下畅游诗海,体会着诗歌中描绘的美好意境。布置给孩子们朗诵时,那一个个转来转去的小脑瓜,把队员们逗得大笑。逻辑思维比较强的田志伟同学和白俊荣同学来引导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在神奇、有趣的趣味数学的指引下,使孩子们沉浸在数学的魅力之中,同时使他们也养成了自己动脑筋的好习惯。
在学校学过健美操的高萍同学当起了孩子们的健美操老师,刘海涛同学当起了他们的篮球教练,杨鹏飞同学成为了他们的武术教练,丰富多彩的内容把孩子们一天的课程安排的满满的。这些东西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相当新鲜,他们对每一样都兴趣无限,认认真真的跟着我们的队员们学习,一板一眼、有模有样的模仿,队员们也耐心地、一点一点地教会他们。
期间队员们对出现心理状况的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心理辅导,还通过生动的小故事为孩子们讲述一些人生道理,教他们体谅父母、尊敬师长、珍惜粮食、用功学习、自强自立、立志奋斗等道理。由于故事新颖生动,孩子们很容易接受,不住的点头表示明白了。
一天下来,孩子们学的东西可真不少,唱歌“ABCDEFG……”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队员们忙乎了一整天都感到累了,可看到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身上的疲惫瞬时消失了,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甜蜜。
在七月二十五日,我们就要离开麻山小学,队员们和所有孩子们一起举行了简短的告别会, 队员们将带来的文具赠品分发给所有孩子手中,并跟他们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谈话,教育和嘱咐他们用功读书,让他们意识到只有上学才是唯一出路,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心存希望,树立远大志向。孩子们听的眼圈红红的,像我们保证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大山,实现理想。孩子们见我们要走,有的甚至激动的哭了。几天来,我们每天都吃着孩子们送来的新鲜的蔬菜,每天都在一起欢乐的游戏,每一天都充满着感动,短短的相处我们早已让亲如一家了。孩子们哭腔着请求我们多住几天,好多队员都忍不住流下泪来……
下午2点,我们踏上了返回的路,向这个可爱的山村、可爱的孩子们挥手告别……
五、实践成果:
1、为孩子们带去衣物、书籍和文体用具,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家庭困难的孩子们微小的援助。作为学生的我们,力量实在微薄,但我们相信这些简单的物品传达出了我们对麻山小学孩子们的关爱。东西不在多,让孩子们感受到爱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我们此行也十分圆满的完成了此目标。
2、我们在与孩子们游戏的同时,还教他们学会了不少新东西,如健美操、篮球、武术、诗词、英语、儿歌等等,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他们的童年增添新的色彩与活力。
3、了解了本村孩子在厌学、辍学等问题上的认识情况,对于有此类心理状况的孩子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
4、通过到学生家中进行走访,了解孩子家长在供子女上学、培养儿女成才方面的思想状况,对于走进误区的家长加以及时说服教育,用具体的例子使他们逐渐认识到了原来观点的错误性,这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大喜事。
5、从生活、学习、心理三方面着眼,以家长、老师、学生本人三个角度出发,针对麻山孩子进行了有关农村经济及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得出结论,并基于此完成一项有关农村经济教育现状的论文,呼吁全社会对于农村及偏远山区的关注。
6、我们自己亲自做饭,锻炼了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体验到了当地的生活,更让我们懂得了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7、锻炼了我们自身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团体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策划和实践经验。
8、此次活动不负学校、系领导重望,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发扬“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农大精神,增进了与村民的交流,树立了我校在村民心中良好的形象。
六、心得体会: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从前期的计划、准备,到后期的总结、处理,都充分的考验了我们的策划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在学校中无法学到的。每一项内容都要由我们自己去布置,力求做得思路清晰、有条理,透平油滤油机,这也增强了大家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学校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这方面的能力锻炼的太少,以致在实践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蛮有成效的。在与村干部、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交谈中,锻炼和增强了我们的交际、沟通能力。几天来我们天天都在各种复杂的情绪中度过。看到十来岁的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生活状况,我们感到阵阵心酸;看到有些孩子家庭命运悲惨,从小缺少关爱,我们万分同情;看到一些家长错误引导、孩子心中没有理想,我们想帮却又感到无力;看到每天都有孩子为我们送来新鲜蔬菜,我们感动的流下眼……以前在报纸、电视、网络上经常见到穷山沟里孩子们的相关报道,但总感觉他们离我们很远,直到我们眼见了这所有的一切,我们的心灵被这山里的一个个场景震撼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每天花着父母的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几时想起过那些被困在大山中忍受着生活的“特殊待遇”的孩子们呢?在我们手里,10元钱可能就只是一顿饭,或者两杯果汁,或者几包零食,或者更微不足道,甚至微小到我们都不知道10元钱究竟能干什么。这不是杜撰,而是我们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巨大现实反差!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白自己肩上的重担,清楚的认识到当今的中国仍存在诸多问题,还有很多很多穷人挣扎在生活的边缘,还有很多很多像麻山这样的小山村需要社会的关注,还有很多很多麻山这样的孩子们迷茫着自己的将来。我们没有理由再去谈享乐,没有理由再去奢侈和浪费,我们应该做的,是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并用这些天的见闻时时鞭挞自己。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努力的丰富自己、强大自己,等自己将来有了实力,一定去援助那些被生活所困的人们,改变目前类似麻山的这种现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