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油机|润滑油滤油机|供应真空滤油机|真空滤油机|滤油机厂家|板框滤油机|高效真空滤油机|液压油滤油机|透平油滤油机|绝缘油变压器油滤油机|净油机|重庆滤油机

滤油机|润滑油滤油机|供应真空滤油机|真空滤油机|滤油机厂家|板框滤油机|高效真空滤油机|液压油滤油机|透平油滤油机|绝缘油变压器油滤油机|净油机|重庆滤油机

« 从来没更改过在花、鸟、蜂、蝶、游丝、绿树点缀的喧闹春光里 »

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耐心地等我

  我们现代社会中的追求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避免对痛苦的事实的意识、是寻找刺激的娱乐、也是生活在我们给自己建立的现象中。能感觉和意识到我们生活真正样子的时间很少。钱给我们带来的技术只会帮助我们逃避现实和真实的感受,帮助我们进入这个假的想象世界。我们追求的往往是没有生命、没有真理力量的操作出来的象征或面子。这样的生活是为了什么?我们还能感觉到幻想世界之外的真实的世界吗?还能思考和做除了这个生活模式之外的事吗?还是都要淹没在娱乐和消费的海洋里?可能只有在发生灾难时才能感觉到。在强调自己个人重要性的同时,我们还能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任务吗?


  这就是我想介绍的方法。我希望有人看到的不是怎样教育小孩的方法。世界上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代替对事情的了解。方法不能成为模式后就成效。起作用的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本身。只要我们老师了解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解决就产生了。所以我希望有人看到的,是怎样把自己变成一个比我更了解学生的人,那种方法。如果能了解一个小孩的天性和他根据这种天性必须作出的反应,我们就不一定需要一个教育小孩的方法,因为我们具有的对他的了解很自动地就会改变小孩与我们之间的关系。


  人的感觉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也得到转变。很早以前,所有的感觉都是很自然发生的。以前的人很自然就能感觉到别人心里的特点,可是现代人已经无法见到别人的心理世界。现代人还能很自然地感觉到植物的颜色等特点,可是这方面的自然感觉在将来也会失去。越来越多在感觉方面的才能在将来只能通过教育得到。人们随着人类的发展需要发挥意识。只有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感觉产生的过程,他们才能依靠这些意识(的手段)来培养人已经不会自然出现的感觉才能。再强调一次:随着意识的发展,我们会失去自然的感觉能力,可是随着意识的发展,我们也会得到有意识地去培养感觉的能力。


  现在,我们大部分还集体存在的意识、还属于环境的意识,要变成我们个人独立的。现在意识还没有独立出现的人还是能感觉到属于环境集体的意识。个人的意识还没有排斥和代替他们原始的感觉和依赖。他们所感觉到的比如是面子这种因素。怕在社会的眼光中没有面子就是这样通过环境集体的感觉所引起的依赖。但是已经有了个人独立意识的人已经不能感觉到面子这种因素,使得他们能自由地做事,不依赖面子方面的害怕。


  学生经常需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我能不能承受父母对我的期望?”其实我认为家长应该问自己:“我能不能承受孩子的兴趣、才能、命运和他不同于我梦想的那种生活方式?”


  社会和家长为什么要让小孩适应他们对于小孩的想象呢?是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得到物质上的好处?每次在我或者我的朋友说“这并不重要”时,他们就会很着急地尝试说服我们,以便让我们这种“不正常的人”追求与他们一样无聊的事情。为什么他们又受不了我们发挥与他们不同的追求呢?既然我们已经被淘汰了,为什么还要跟着跑呢?被淘汰了之后,我们不是可以自由,可以去追求其它目标了吗?家长们那么怕小孩的未来吗?怕一个他们不可能知道的未来?这不是在阻碍未来吗!


  或者小孩去玩的时候抓了一只鸟,比如猫头鹰。然后他们就把这只鸟当成自己占有的玩具,而且玩它的手段就是欺负(控制)它、来看这个“东西”会不会有什么反应。小孩虽然会说“好可怜”,可是直到鸟死时他也不能停止这种做法。到那个时候,他们就把鸟扔到垃圾堆去了。


  如果玩鸟的小孩有意识地感觉到手里鸟的翅膀被自己的手弄伤的样子和小鸟希望活着出去而做出的动作,他肯定会发挥另一种情感,就是根据感觉,而不是根据想象(自己有多么厉害)的情感。


  当时看见他们玩鸟,在他们玩够了时我就问,能不能把这个鸟给我。我尝试治疗它并送回到它的窝里。玩鸟的男孩看见我这样做,使他来帮我关心和护送这只鸟。几天后他还对别人说我们怎样拯救这只鸟的生命的经历。本来他是无法想到去拯救鸟的,只会把它玩弄死,可是跟我一起做到了救护之后,使他的心里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或者好感。


  如果能观察(感觉)到竹子只会开花一次,花结成种子(“小孩”)的时候,它(“母竹”)就要死去,这就是感觉到真理而引起了活力的情感。这样不是比“像什么”更能发挥合适的、让我们爱护它的情感吗?根据想象或欲望发挥的情感只会引起消费的态度,而不会引起爱护的做法。如果一个人真正使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他就会从外界(对方)的角度来看。而且他根据物质的感觉还能意识到造成物质反应的灵心和精神力量,就像一个人的悲伤会造成哭泣一样。


  可是,如果我们一开始马上就让小孩模仿和描绘物质上已经形成的固体(画得像),不仅他们在艺术上的感受能力在将来会萎缩,这种联系到灵心的感觉也会萎缩。为了让小孩发挥活力的感受,他们首先需要从颜色或者形态本身去画并感受到颜色或者形态本身“想”形成的样子。


  因为14岁之前的,还具有活力思维的小孩(在城市早一点)很难通过大人的逻辑的理解来接受、因为逻辑的说明不会让他们的心得到满足、因为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只有通过情感,所以我们教育他们和让他们发挥想象的手段也只能是通过活力的情感。


  7岁以下小孩的意志很强,他们直接从感觉或者欲望来反应,直接从知觉来发挥意志。比如他们看到什么,就想要什么。如果得不到,就会感到很痛苦、可怜自己并哭起来。他们还不能思考“其实我不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而只能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想象自己得不到是多么的痛苦。


  在下面我想描写小孩整个成长最关键的特点:


  7岁以下的小孩认为,所有他感觉(知觉)到的东西都是好的,他用自己的身体以模仿的方式去感觉物质的环境;


  7到13岁的小孩认为,一切都是美的,他用自己的灵心以信任权威的方式去感受环境包含的情感因素;


  14到20岁的孩子则认为,一切都是有真理的,他们用自己的精神以追求理想的方式去感觉环境包含的思考因素。


  经过让感觉跟“善”、“美”和“真”得到联系,小孩才能跟着得到的感受去培养感觉所包括的情感和思考。7岁之前的小孩通过模仿去学习。7到13岁的小孩根据权威去学习,他已经不会模仿所有好的和坏的动作,他会根据权威去区分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14到20岁的孩子则自己去判断和选择他们崇拜和要学习的榜样。


  9岁之前的小孩不怕在全班面前做表演,可到了9岁,他们突然再也不敢,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


  学生的意识从环境的断开也会影响他们的模仿能力,因为他们再也不会这么直接地(不经过思考)接受。同时,还会出现一种说话的障碍。他们再也不那么随便地敢跟老师谈话。由于这些原因,教育外语口语(发音和口语)的部分必须在9岁之前完成。他们开始用反感带来的反射(反映)才能去观察老师,所以老师从这时开始再也不是他们自然信服的权威。


  9岁之前的小孩,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不会有特殊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和环境中的事物没什么区别。看到过自己也不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变化。9岁起的小孩就不一样。如果他看到自己,他就会产生虚荣和长期的心理变化。


  在这时,小孩对所有看到的东西都会产生惊讶(惊奇)的感觉,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样子。9岁的小孩开始在植物和动物环境中去观察和感受,并感觉到自己在环境中的角色。不过,如果不让小孩在环境中做到根据这种感受有道理的动作,这种意识也很难产生。根据标准、而不根据感受的动作不会启发这样的意识。这个年龄的小孩很想惊奇(惊讶)、很想感受美,可是根据标准的做法只会使这种力量和愿望萎缩。


  智力是不能直接教育出来的,智力像意识一样是从精神世界反射得来的,而精神是不能被教育的。能做的只是,以不直接的手段叫醒精神,把精神接到有意识的头脑里来。那种试卷的作用只是在考白痴和检查一个学生能不能根据标准的方式去思考。如果学生还要学会 “深蓝的”一定要跟“天空”联系起来,我们就完全是培养他季节化标准模式的思考,使得未来的学生更不敢相信自己的感受,也使得未来的文章失去任何特点。


  而学生也无意识地利用了我对于他们的好感和反感来控制我。如果我们老师隐藏或者控制自己的好感和反感,这也没有用。只要这些情感存在着,它们就会无意识地起作用。


  后来我去观察自己的好感和反感,就好像观察一种独立于自己之外的现象一样。如果把自己的好感和反感看成是一种跟人分开的、独立存在的力量,这些力量(好感和反感)也会真的离开自己,结果,它们再也不影响自己对别人的态度。比如,如果我能对一个自私提要求的小孩不发挥反感,也不发挥好感,而好奇地感受它的悲惨,深深地研究和理解这个小孩心中自私的力量,我就能一边严格地对付他心中自私的力量,一边去爱这个得了“自私病”的小孩。这样做的话,他就会获得心理健康。假如我仅仅爱他和同情地满足他的自私性,他将就会成为一个自私的人。假如我仅仅反感地讨厌他自私的样子,他将就会成为一个失去了爱的人。


  我想,以课程内容为主的教育是没有帮助的,批评也没有帮助,能帮助的,只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承受,使环境中具有灵心的东西真正地触及他们自己深藏着、不敢显现的心。


  两年前,我们屯喜欢欺负大人的小孩问过我:“你为什么不打架?”他们说,因为我身体高,应该打架。根据对于自己的感受他们就觉得,还手、直接打别人、甚至被别人打,都是很威风的,但其他的因素,他们并没有感觉到。当时过了两个月,他们就放弃了对我的欺负,因为我被他们欺负时都没有反应、没有报仇,好像虽然被欺负了,可心里并不在乎一样。我不去反应是我的自由。现在他们已经忘记了当时的感受。现在他们已经能感觉到其他的事情,就会用心、完全和谐地投入其他的玩法。是我的自由帮他们改变了自己。


  我认为,心里很弱的人才有保护自己的必要,才想得到打架,因为他们受不了别人说他们什么。他们为了心里“平衡”就必须去报仇,而这样可能又会引起对方的报复。心里强的人才能受得了别人任何的对他们的做法,而且由于能够承受,他们不仅不会引起对方的报仇,在对方重复欺负他们之后还能让对方觉得奇怪,“他怎么不被自己的感受而控制呢?”使对方不得不改变他对于心里强的人的看法。通过承受起作用的力量不是个人故意的,而是比个人具有的更大的另一种力量。


  人的感觉是不可记忆的。可记忆的仅仅是对于感觉或从感觉来发挥的想象。真正的感觉只能是通过再次进入一样经历重复去感受的。或者我们让还无法想象和记忆的感受直接来进入艺术,用艺术来保存某种感受。为了这一点,学生的艺术活动不能是从想象、不能是从对于某种结果的想象来发挥的,而只能是直接从做和感受来发挥的。


  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为了建设社会要求的却是根据标准的思想。


  我们现在的教育告诉学生:“你们自己的思想和你们的情感不是正确的,你们需要的是标准的思想”。而且,我们现在的教育用考试和根据标准去测试的手段对待学生,就好像他们是白痴一样,把学生根据天性具有的个人的情感和思想都给消灭了。所以,他们已经不相信自己。在9岁时,自己个人的感受和思想出现的时候,大人没有理会它,然后学生自己也只能否认它,使他们已经无法给我们说自己心里的感受和想法。


  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的学生就不敢根据自己天性的感受和思考方式来回答问题,而是考虑:“老师想听到的根据标准思想的答案是什么?”这种根据标准思想的思考方式,学生当然还没有。我们的教育让他们首先需要扔掉自己个人的,再重新接受标准的思想。由于这样的学习很困难,所以学生接受得比较慢。


  最后我说,我们还要解决一个不能留在自己位置的学生的问题。结果大家马上就说:“是,他不行”。我说:“如果我们都认为他不行,他只能放弃改变自己的事。我们都要希望他改变时,他才能满足我们的希望。”


  最调皮的学生也是最喜欢靠近我的学生,他们经常带东西给我吃。他们就是希望把我当成“老大”,而且很难理解:像我这样的榜样怎么不会打架?根据他们的感觉,打架是光荣的,并有利于得到尊敬和荣誉。因为没有创造过属于自己的环境,他们也无法感觉到破坏。


  这里所说的权威当然不是通过压力(威力)达到的,而是通过互相的信任、信赖和共同工作达到的。这个权威也不是因为标准所以无名的,而是一种让学生感觉到属于自己有个性的威信。为了让学生信任老师的权威,老师不能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去实践他的课程,而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良心去创造。为了能当学生的权威,老师还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自己的学生。只有老师允许学生的事情影响到老师的命运,学生的心才会接受并发生过程。如果学生能长期感觉到自己的老师是这样工作的,他们就会信任他。但如果他工作只是完成上级任务,那就有靠压力这种不健康的权威手段。


  如果这样来理解,我们也很容易理解:在需要反思和结论的时候,我们需要靠对于我们想认识的事物保持一定距离的反感;在需要行动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靠对于我们想实现的事情的好感,而行动也就是决定所带来的结果。


  这样的、根据事实的认识,会进入并启发我们的情感。现代自然科学抽象的认识很难联系到生活的真实,所以也很难启发我们的情感。物质主义没有什么不好,问题只是要研究到底。如果研究自然科学到底的话,就会发现物质所包含的精神规律。如果研究精神科学到底的话,就会发现精神在物质中的表现。如果研究透彻,我们都会得到本质的艺术感。


  城市的小孩年龄那么小,就已经那么聪明,比我能想象的聪明得多。他们根本不像小孩,更像是小大人。虽然他们的头那么发达,可是四肢远远比不上农村小孩的。小时候我是一个一直生活在梦状态中的小孩。假如当时就强迫我接受大人智力的思维方式,我肯定会失去所有属于自己的梦并接受一种不属于自己的思维。但是所有梦中的生活都会在某一天自己就醒过来,而我的情况也如此。而且这样自己醒过来的思维才是属于我自己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耐心地等我。我还敢说:一个小孩的智力睡得越久,他的意志就越强,因为意志需要睡眠着做事的时间,才能发展。而如果有一天意识醒过来了,这个意识就能利用已经形成的意志。


  所以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家长那么害怕自己的小孩比别的小孩笨?笨有什么可怕?难道学不会很好地控制四肢不可怕吗?如果将来有一天,孩子不是先学会走路、后说话、再后思考,而是先开始思考,后边他还能学会走路吗?我不认为,家长这样的追求是一件好事。家长通过过早地开发小孩的智力而造成的后果才是可怕的。


  14岁之前的智力还属于环境的,它“睡”在环境中,还不是个人独立的。如果我们在14岁之前开发小孩的智力,这样培养出来的智力只能是老师(环境)给的,而不是小孩自己独立的,而且在小孩长大以后,他的智力仍然还是老师当时给的,当时能所接受的标准的思维方式。本来给个人独立的、在14岁时要出现的自我意识而留下的空间已经被占满了。可如果我们在14岁之前不去填满这个空间,也就是说不培养在这时还不能独立的智力才能,到14岁时,孩子个人的自我意识就能进入这个空间。这样的话,人的思想才是自由的。只有14岁起发展的智力才是自己形成的非标准化的思维方式。


  我想再次强调:任何身体的动作都会引起内心和头脑中的建设过程。如果让小孩模仿有道理的动作,就是说一些有结果的过程,他就会以模仿的方式接受动作所包含的精神(道理)来建设正在形成的神经连接。而这个过程包含的精神,就能形成他们的思考方式和习惯。通过重复的动作和根据这个动作的思考,物质的神经连接慢慢地就稳定下来,使小孩的动作习惯和思考习惯都形成了。以后有逻辑的思考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如果让学生做一些过程并没有包含精神(道理)的动作,他们未来的思考习惯也会是没有根据的。


  所以,7、9岁之前,我们只要给小孩一个合适的、他能模仿的环境,还不要要求他使用自己去理解的(智力)能力。那么,为什么很多父母做不到这样呢?因为他们太着急,不能等孩子天性的形成过程,而是马上要看到一个完成的东西。这样,他们就把天性的发展规律给搞乱了。


  在得到安静和稳定时,真理会变成物质;在进入活动时,它会变成精神。(四肢能在做中接受和改变精神,而头脑只能反射和认识到精神。)根据这个规律,也可以说:人在行动时,就会发挥精神,在安静下来时,就会得出坚定的规律(系统)。在规律稳定下来之后,就可以使用它。


  有的人会问我:“你信不信这些?”我不理解这个问题。我为什么不要相信一件事?为什么又要相信呢?信赖有什么用?我另外想问的一个问题是:相信(包括不相信)还适合时代吗?我想,我们都可以无偏见地去思考别人给我们介绍的东西。如果它有效,它就应该有道理。千万不要盲目地信赖。


  活动已经过了一年之后,我才懂了:学生需要排斥严肃,是因为他们已经承受得太多。学生并不缺少可承受的东西,反而在农村要承受的已经是太多。没有人来安慰他们和分享他们沉重的生活。太沉重的生活只能让他们失望并从生活退出来。但小孩要学会的是进入生活和热爱生活。老人才要学会从生活退出来。我是不是忘了给学生带来进入生活做事的力量?给小孩带来力量的是欢乐。如果我不让学生多去欣赏和热爱生活,他们就无法发挥做事所需要的力量。他们需要的是对精神美的表达,是欢乐的那种认真。


  对我学生来说,生活最有意义的最能有感觉的,也是打架,大部分是那种朋友意思的打架和感受自己厉害的样子。其实他们也很需要身体互相的接触来感受自己,否则他们会失去依靠。这个地方主要具有的文化也就只有香港录像来的“老大文化”。这是因为他们从开始上学起都只跟其他小孩生活在一起,如果住在学校里就没有大人在他们的身边。在只有小孩的社会里,他们天天都演和欣赏打架所带来的感受。不管是打还是被打并受伤,他们都觉得很光荣,这都能给他们带来所愿望的感受。我怎么能把他们生活的意义拿走呢?我也不想让他们空虚。


  这里的青年开始把自己从过去约束的传统解放出来。他们在寻找新的生活意义。但他们在新社会中能找到的,都只是媒体和社会所宣传的消费“文化”,使得他们最后只能来到提高消费的愿望。而为了跟得上媒体所宣传的消费,他们就会去抢和偷同学的钱,滤油机。我们需要给他们除了消费主义之外的选择。为了不让这里的青年进入要抢和偷的黑社会,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些不同的可追求的东西,滤油机,就是让精神进入到物质中去的文化。


  城市人虽然容易去思考,不过他们也不喜欢感到太多,就用科学的手段(设备)来避免感觉到环境的因素太多。如果城市人有钱,他们花钱的方式往往是为了避免感觉和刺激感觉。比如坐空调车是为了不要感觉到温度、路的表面、风等等,然后在车内他们搞假造的感觉,比如音乐等。又是受不了,又是找刺激。这样,他们也感觉不到世界的需要。


  比如说,人们喜欢在古老的街上、在古老的房子前坐下来和欣赏,但没有人喜欢在一个新开发的刚建设的街和房子前坐下。那么,为什么老街那么舒服呢?欣赏的是什么呢?就是走过这条街的人给物质环境留下的精神。只因为我们能感受到每一块石头从几代人吸收的精神,古老的街才那么舒服。这是拆迁的房地产老板应该知道的。


  回了自己的家,学生就给其他班的同学说:“我们拍得很好”,只我和我哥哥才不满意。唯一安慰我们的是,我们跟学生共同克服困难的经历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新的意识,就是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整个形成过程的意识。而且,只有通过共同的克服、只有通过我允许与学生的经历影响到我的命运,学生才可能有心里的成长。为什么呢?实际上不存在有问题的小孩。问题仅仅是,我们对某个小孩的期待不适合他,不让我们看到他的命运。如果能有兴趣地观察他,我就能发现:他只能这样,是因为我那样。我就能通过他发现自己对他的影响。这种发现会改变我,而我的改变就会引起他的改变。


  这段,学生经历到的是:“我们虽然没有让自己找到足够的推动我们的力量,但是完成的这件事情是我们自己很想做到的。我们还想再做一次。”但真正的变化是在他们长大、在他们认识到电视剧内容之后才能发生的。到老,到理解小时候所演的电视剧时,也许他们突然会明白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在那个时候,我们也能告诉他们:魔法世界也是你的童年,技术世界也是你的青春期,而自由(解放)世界也应该是你的成人状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最近发表

Powered By Z-Blog 1.8 Walle Build 100427

Copyright 滤油机|润滑油滤油机|供应真空滤油机|真空滤油机|滤油机厂家|板框滤油机|高效真空滤油机|液压油滤油机|透平油滤油机|绝缘油变压器油滤油机|净油机|重庆滤油机 Your WebSite. Some Rights Reserved.